国奖风采|2020级晏祖:凡“星”所向,素履以往
作者:徐赫阳 时间:2023-10-24 点击数:
晏祖,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物理学(基地班)专业2020级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2022-2023学年物理学(基地班)专业平均学分绩排名第1名、综合排名第1名,曾获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二等奖,湖北省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等,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基地一等奖学金,曾获中科院高能所英才班奖学金。曾获评校“优秀共青团干部(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目前直博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
星辰大海,心之所向
晏祖与天文学结缘于高中时期所接触到的文学和影视剧作品。高中时期的他处于个人心智、三观快速发展的时期,那时的他接触了许多对他影响很大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他的三观,而《三体》系列作品让他对天文、宇宙萌发了强烈的兴趣。后来他还看过很多遍电影《星际穿越》、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它们给晏祖的感触很深。高考结束后,晏祖顺利来到华师物理学院基地班学习物理学。
在学习物理学之后,晏祖也有对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迷茫的时候,他发现物理学是非常美妙的,自己是否是真的喜欢天体物理?直到他在上俞云伟老师的《普通天文学》课时,才坚定了他心中的答案。他说,俞老师对于天文学理论的讲解总是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有自己的物理图像,对它们理解得很深。课程的期末考核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篇天文学相关的论文进行学习并完成一篇论文报告。他选择了《星系晕中双中子星并合导致的r过程元素“雨”》这篇论文,并完成了一篇较高质量的阅读报告。他发现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自身能够完全投入其中并有一种兴奋的感觉,这让他更加坚定地选择了天体物理这一研究方向。
格物致理,行之所往
晏祖一直认为大学本科的四年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美好的四年,而这四年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课程学习,所以课程学习在他的心中一直有最高的优先级。晏祖认为在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中,听老师讲授和自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听老师讲授会给自己脑海中首先留下一个印象和许多自己还不能理解的问题,而课后的自己学习就是一个“慢慢揭开面纱”的过程。他分享到,在一门课的学习过程中,他感觉到自己收获最大的时候是期末考试前的复习环节,在这个时候他往往会把教材几乎一字不落地过一遍,遇到公式自己推,遇到不懂的就将它弄懂,建立整本书的逻辑框架,在这个过程中他总能体会到他之前没有学到的新的东西,让他感受到物理学逻辑的美妙。
在大三学年,晏祖还参加了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去年九月份,他和队友们一起备战推迟的物理学术竞赛线上国赛,那段时间正值刚刚开学,有许多其他的事情要做,但他和队友还是坚持去努力备战,常常在实验室做实验到深夜才回宿舍。在去年国庆假期,他和队友们一起在九号楼负一楼的实验室奋战了三天两夜,最终取得了国赛二等奖的成绩,并取得下届比赛直接进入国赛的资格。在准备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晏祖和队友们分工配合将省赛的作品进行打磨,重新用更加精准的仪器进行实验,提高实验精度。晏祖说到:“可惜的是,我们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失利,只取得优秀奖,总结经验,是因为我们的作品在创新性上有所欠缺,但这依旧是一段有启发性的经历。”在大三学年,晏祖参与的科研立项“修正引力理论中的致密星研究”项目也顺利结项,目前他仍在进行后续的跟进研究,希望取得更多更有意义的成果。
博采躬行,晖光日新
在学习科研之余,晏祖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活动。在2023年7月,他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北京访学实践队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展了为期6天的访学实践活动。在此次访学活动中,他们前往兴隆观测站近距离参观我国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了解它的基本原理;他们还在高能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听老师做了关于高能物理领域的前沿报告。此次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拓宽了队员们的学术视野,激发了队员们的科研热情,实践队也因此获评“优秀实践团队”。晏祖还积极参与了许多志愿服务活动,如一对一学习帮扶活动、迎新志愿活动、校友会成立等。目前他累计总志愿时长为252小时。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晏祖还参加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天文台等高校、研究所的夏令营活动,如今顺利直博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总结经验,他希望学弟学妹们扎实学好专业课基础理论知识,在脑海里形成自己的物理图像,在面试时自信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最后,晏祖说到:“大学本科的学习生活接近尾声,回望过往,心中更多的是一份感谢,无法忘记老师们在课堂上孜孜不倦地传道解惑,无法忘记和同学们激情澎湃地畅所欲言,无法忘记辅导员老师们在自身岗位上的辛勤付出……我深感,没有物理学院,也就没有我的梦想的成就,它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徐赫阳
责编|刘洁
审校|王棣 沈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