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领航|沈典俊校长开讲“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大物理课

作者: 时间:2025-04-06 点击数:

4月2日晚,我院于九号楼9201教室举办“师范生备课的认知重构——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专题讲座。全国物理名师、武汉市武钢实验学校副校长沈典俊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大物理课”,为我院师范类本科生、研究生带来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教学智慧。讲座由学院乔翠兰教授主持,沈典俊名师工作室武东中学王海博老师、挽月中学李炼老师辅助完成。

主讲人介绍

沈典俊,武汉市武钢实验学校副校长,省优秀教师,市学带、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省、市电视台名师点拨主讲嘉宾,《中学物理》和《理科考试研究》编委;中考命题专家,国培专家;曾获全国、省优质课一等奖,省精品课一等奖,全国论文展评一等奖;主编初高中教辅和专著30余本,应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和崇文书局邀请撰写了《完胜高考物理实验题》《物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材》和《渗透教材课内培优》等书籍。

活动海报

“教育是忘记学校所学后剩下的东西”,沈典俊老师以爱因斯坦的经典论述为引,提出他自己备课的核心准则——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即便知识都遗忘了,还记得的东西。在教学目标设计环节,沈老师结合数十年从教经验,通过对比学校与培训机构的本质差异,他表示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而应成为具备教育智慧的“杂家”,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针对师范生备课的普遍痛点,他强调教学内容切忌贪多求全,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要抓住课堂的重点与难点,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实验互动环节,沈典俊老师化身“物理魔术师”,通过七组经典实验的创新性演示为我们生动介绍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在浮沉子实验中浮升瓶在水中通过挤压实现移动悬浮揭秘了气体压强的作用;伯努利原理演示旋转甩动的水管与听话的乒乓球直观展现气体压强的变化规律;重心平衡装置可调节重心的竹签装置与不会倒下的易拉罐让抽象概念触手可及;在动量缓冲实验中灯泡砸铁皮的实验现象诠释动量定理的缓冲原理;现场操作灯泡串并联电路则创新了复习课教学模式。最后在现场掌声与惊叹声中,沈老师展示nobook虚拟实验室的电路搭建功能,凸显了数字化工具与传统教具的协同创新路径。

沈老师导入实验展示

谈到备课方法论,沈典俊老师提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板书、备作业与常反思的“五备常反思”体系。在备教材方面,他提倡老师们反复研读教材,以5分钟矿泉水瓶串联初中力学所有知识点的视频为案例,启发师范生关注教材间知识的连贯性、结构化。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沈老师分享了“对学生要宽容,课堂效果未达预期,请先反思是否读懂学生的认知图谱”的教育哲学。在教学技能提升方面,沈老师讲述了早年在大巴车上连续7小时打磨自己课堂内容的经历,他强调语言表现力需通过持续刻意练习实现质的突破,希望师范生在教学设计细节上都能保持 "不怕麻烦" 的专业态度。

提问环节,研究生郭顺喜以“实验奥秘已知性困境”发问,沈典俊老师认为已知结论不是终点,而是探究深度化的起点,要抓住原来知识点进行深化,新知识点进行引入,发挥实验的作用。本科生高志鹏提出“学生状态与理想中状态不同的现实矛盾如何解决”的问题,沈老师表示,爱是一切的答案,用爱去面对学生的差异性,办法自然而然便会得到。面对师范生都很关注的“招聘教师标准”的提问,他从校长视角提出两点,一要不怕麻烦——教育本就是细节的艺术;二需眼中有光——站上讲台即能调动学生的状态。

互动提问

讲座尾声,乔翠兰教授用“高屋建瓴、横纵关联、倾囊相授、诙谐幽默”十六个字总结、肯定了沈典俊老师的“大物理课”,在场师生报以热烈掌声。随着合影快门的响起,这场持续三小时的“大物理课”落下帷幕,但沈典俊老师“以实验唤醒思维,以匠心铸造素养”的教育理念,已在年轻一代师范生心中埋下希望的种子。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吴科汝

摄 影|吴科汝 林超群

责 编|吴小怡

审 校|施梳苏 乔翠兰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联系电话:027-67867939 邮编:430079